www.global-rowing-service.com

Rowing - Specific Scripts / Technique

4 Principles for an Effective Stroke in Watersport / 4 Thesis for an Efficient Rowing Technique / Rowing Technique / Sliding Forwards / Making typical rowing-mistakes visible on a C-II / Slide Control / Biomechanics 1/ Biomechanics 2 / The Physics and Physiology of Rowing Faster / Pulling Too Hard and Inefficient / Beginners Rowing / Technical Workouts / How to Produce a Good Rowing Video / Checklist for Rowing-Videos / Catalog of Common Mistakes click on the titlebar 
to switch the language

 

         Rowing Technique 划船技術

決定船速的三個因素

1. 力量 –每划一槳會使船走的多快

2. 長度—每划一槳會使船走的多遠

3. 頻率—一共划了多少槳

如果一組划船隊同時將這三個因素充份運動至最大量,那麼在所有的技術派上用處和速度消失之前,他們能划出10槳,是 很令人感到懷疑的。2000公尺的賽程需要的划槳次數通常是200到250之間,而且必需達到力量、長度、以及頻率的均衡。 划船基本上是一個力量耐力運動,但卻需要高度的技巧。選擇正確的技術,然後傳授給選手是教練上的技巧,然而關於那 一種才是最好的方法,則是見仁見智。不論是哪一種方法、力量、長度和頻率是划船的三個主要的基本元素。

頻率

頻率是最容易達成的,在比賽中維持住最適當的頻率不是最主要的問題。當比賽的壓力達到最高峰時,力量和長度才是會 最先衰退的。

長度

每一槳之中最有效的部份是當槳葉超過90度角,只有正確的角度時,力量才會將整艘船推向正確的方向。理論上,有效的 划槳長度是從入水的45度到按槳出水的135度。身體部份角度不超過125度。從入水時達到45度,外加手臂的伸展必需超 過這個角度。在雙槳上,可以拉出較長的出水,但是拉超過130度卻是沒有效的。

力量

最大力量的完成是藉由最強和最弱的肌肉適當應用的結果。
先從腳                      四頭肌和臀肌
然後是背部                  下背部
最後是肩膀和手臂           三角肌              二頭肌

划槳

槳划的有多快,船就會跑多快。從槳葉傳到船上的力量就和腳的蹬腿力量一樣多。一項好的技術基礎在於腿部的運動,將 力量總量發揮出最多。
 

入水
找出在水上的標杆
 

槳葉越快入水,握把就會越正。划槳時間越久,船就會走的越快。
重點如下:

1. 手引導槳葉入水。

2. 蹬腿出力。

3. 身體和手臂將腳和槳葉連結一起。

划槳中段
最有效的部份

所有的肌肉都在這個時期間一起運動而槳葉也是划槳中最有效率的一段上,善用這一點優勢,藉由在中段之前,開始用手 臂拉槳。在腳達到滑軌後方黑色塑膠套子之前,手臂就要開始好好的拉動。

推水
„send the boat away„將船推進

在推水時,藉著腳尖壓住腳蹬板,身體的槓桿原理,以及手臂和身體的合作,來將壓力保留在槳葉上。雖然雙腳在身體和 手臂完成工作之前達到滑軌後方黑色塑膠套子,腳尖還是要繼續用力壓住以支持雙腿,直到槳葉收縮。身體應往船頭方向 移動,直到手接觸到身體的那一刻。

節奏


划槳包含有快和慢的動作。船上好的節奏基本原素就是快慢兩者之間相對。完成了一個看來很順的動作,循循漸進的繼續 下去,因而很難看出之中的對比。快速動作從槳葉入水開始動作,持續至槳葉完成至推水後,手自身體推離。當手越過雙 膝時持續至下一個划槳時,緩慢的動作就開始了。
划槳的力量所產生的慣性帶著手往下方移,而當座椅在滑軌後方黑色塑膠套子時,手推離身體。一旦槳葉離開水面時,身 體就開始放鬆,因此自然放鬆的飄移動作上,沒有任何的干擾。在划槳過程中滑座會與速度成反比的往前緩慢移動。槳手 聚集,準備好,從伸展器上做出下一個划槳。滑座的移動,在划槳過程中必需比回槳過程中,還要快。推水後,越快離開滑 軌後方黑色塑膠套子,就會有越多的時間來達到滑軌前方黑色塑膠套子,而會走的更慢。手、身體會從推水後很有活力的 移開,而使座椅可以往前移水面。

回槳
„Let the boat run, rest and prepare for the next stroke„
讓船走、休息、再準備下一個划槳

手、身體、滑座

1.Move the hands down and away over the knees
手往下,前越過雙膝。
2.Pivot the body forward onto the feet
身體的重心往前置於腳上。
3.Move forward , rest the body and let the boat run underneath you
往前回動、休息、船在你身下往前走。
Prepare for the stroke 準備划槳

要達到適當的力量及往前長度的應用,請注意以下幾點:

1. 頭抬高- --鼓勵身體和脊椎維持良好的姿勢。

2. 胸部抵住大腿----循環重心應放在臗關節上,而不是上背或下背。

3. 脛骨垂直----提供四頭肌一個強健的姿勢

4. 放輕鬆但仍提高警覺---像貓準備要衝刺一般

The hand positions手部姿勢

雙槳

槳的握柄應由手指握住而不是手掌。一般來說,手應放在槳的最尾端以加大船內部平衡,而姆指則抵在握把的尾端,以產 生足夠的外力抵制槳鎖。握槳的方式就要像一個人握著小鳥一樣: 堅固到足夠握住鳥,但又不會太用力以掐死它。當槳和手接觸時,握住槳的手指會自然的增加力道。手臂和手則會隨著槳 葉的平面越過船緣,擴展開,就當槳葉在準備抓水時,角度會增加。槳葉入水完成會有一段放鬆或是在維持背部角度時, 手和手臂會有輕微的彈開。背部角度不是張開背部來完成入水。

單槳

–握住槳的手大約分開4-6吋,也就是11-15公分
–用內側的手將槳葉轉向
–用外側的手出力

放鬆

只有需要運動的某些特定機能的肌能的肌肉才收縮。這個動作的完成是藉由手部,臂部、肩膀的放鬆,那些最容易緊張的 區位。如果在很輕鬆的情況下入水的話,上半身的肌肉會更有效率。當力量被迫加壓於他們之上時,肌肉會馬上收

槳葉作功

槳葉作功的重要性必需受到重視。只有槳葉能使船移動,所以技術中的一項很重要的部份就是槳葉控制技術。

一隻好的槳會被形容為:

1. 在水中很長時間、往前伸展力量流失最少、快速抓水、划槳時完全被覆蓋住。

2. 善用力量、抓水時用最少的蹬腿力、平面作功、划槳時完全覆蓋。

3. 船的移動不會受干擾、簡潔的收縮、排徐水的阻力力往前移、船身平衡、節奏以達平衡。

任何動態的動作做出之前,總是需要構想。問題是動作前那裡才是最好的「平衡」地方呢? 對我而言,最好的方法是要前進到滑軌前方黑色塑膠套子的最後一部份時,維持平衡。推水時拉槳的動作產生的慣性被用 來將身體帶走,帶置入水的角度至滑軌後方黑色塑膠套子的滑座。入水前的平衡足夠來完成一個快速入水的動作。

划船風格

划船風格會隨著重點強調的地方不同而不同。強調重點,例如,入水,推水或是節奏。身體姿勢以及動作會受到重點強調不 同的影響。

划槳分為兩個階段

1. 划槳力量階段

2. 回槳休息階段
 

槳手被訓練對每一槳做出完全的力量而在回槳時休息。這樣會有助於完成一場比賽所需的划槳數的力量使用。力量使用 的能力是很基本的條件。身體容量藉由訓練而獲得,但是肌肉收縮的調和在划槳上是優良技巧的重要原素。

建議方法

划船動作充滿了各種不同的折衷、妥協。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都不同。以下是一些範例。

選擇方法:
划船動作是全力的,我們看下列不同的例子︰

Blade-work 槳    葉   做    功

Action 動 作

Advantage 優  點

Disadvantage 缺 點

   a deep blade 槳葉深度
 

water density is greater
跟水的密度緊密

 less blade slippage
槳葉划距不足
 

1. directional force is reduced
力量的方向減少
2. backwatering occurs
停滯的現象
3. many inconsistencies
動作不一致
 

Bodywork 身    體   做    功

 a long reach forward 過度的伸展
 

a longer stroke
 划距長
 

weaker body position at the catch
提槳時身體無力
 

 long slide forward 前傾動作太短

increases length of leg drive      加長蹬腿距離

 reduces speed of legs
蹬腿的速度變弱
 reduces trunk leverage
身體槓桿作用減短
 

The Catch 提    槳   入    水

 emphasis on legs     腿部的重點

faster blade entry                                 槳葉快速的入水

slippage in back
背的划動
back vulnerable to injury
背易受到傷害
 

 emphasis on back  背部的重點

protection of back
背的保護
 

slower catch
 太慢提槳入水
 

Finish 拉   槳    結   束

body upright 上體直立
 

 less weight on the bow
 船首重量不足
 less use of stomach muscles
 腹肌力量不足
 

 reduced leverage of the trunk
 上體槓桿作用縮短
 weaker finish
 無力的結束動作
 

long swing 長距離划動
 

 longer  and stronger finish      長而有力的結束拉槳

 hands draw higher
 手拉的太高
 pressure on bow
 加壓在前艙
 more value in slower boats
 

Recovery 回   槳

  fast hands 手的快速動作
 

 more time for sliding
 更多的時間在滑動
 encourages strong finish
 強而有力的結束動作
 helps relaxation
 幫助放鬆
 

 finish can be hurried and cut         short
 拉槳結束太草率或太短
 encourages a brutal movement
 激烈的移動
 

Spracklen, Joern Grosskopf Lin Yong-Long 1999